在成都玉林的梧桐树影下,一场关于城市文化精神再生的实验正在悄然生长。近日,成都锦绣智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锦绣集团”)与白夜文化创意(成都)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“白夜文化”)正式达成战略合作。双方拟成立合资公司,深度合作运营白夜品牌及其文化空间,共同探索城市更新与文化艺术的深度融合。锦绣集团与白夜文化的战略合作,以文化为经纬编织城市更新的深层肌理,不仅标志着两个文化实体的价值共振,更揭示了当代我国城市更新从“空间再造”向“精神再生”的转型。
1998年,诗人翟永明在成都玉林西路85号创立了“白夜”——这个仅51平米的空间,迅速成为成都文艺青年的精神家园。从诗人、作家到摄影师、音乐家,白夜不仅汇聚了多元的艺术群体,更见证了成都文艺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,被誉为“成都的左岸”。
2021年,白夜重回成都玉林西路
周春芽、何多苓、张晓刚、刘家琨…这些大艺术家们都曾在成名之前,在这里举杯洒酒,推心置腹地共谈人生理想,抒发心中所想。它不仅是一个酒吧,更是一个文化沙龙、一个艺术交流的窗口,留存了中国当代艺术与文学的珍贵记忆。
白夜花神诗空间
如今,白夜已从玉林西路延伸到芳华街,以“白夜花神诗空间”为载体,继续书写着艺术与生活的融合篇章。花神诗空间以其极简的设计成为成都老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在这里,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,而是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。无论是孩子们的诗歌长廊,还是老人们的象棋桌,都展现了白夜对在地文化的尊重与传承。
白夜花神诗空间
白夜文化近30年的演进史,本身就是一部微型空间进化档案。从1998年翟永明在51平方米空间播下的文艺火种,到如今“白夜花神诗空间”与社区共生的文化生态,其发展轨迹印证了那些嵌在老街巷中的诗歌展墙、象棋石桌与艺术沙龙,正以“文化针灸”的方式激活社区的精神穴位。
这种将文化记忆转化为空间语言的智慧,恰与锦绣集团 “产业+商业+人口+文化+服务”五维一体模式中的“文化”和“服务”维度形成战略耦合。
成都玉林东路
目前锦绣集团的业务已遍布四川、贵州、福建、江苏等多个省份,在全国范围内积累了丰富的城市更新经验。在成都玉林东路以及片区、贵阳曹状元街区等多个城市城更项目中,锦绣集团始终将文化视为城市更新的灵魂,并致力于通过文化空间的打造,提升城市的精神内涵与居民的生活品质。
贵阳曹状元街区
白夜文化与锦绣集团殊途同归地证明:让文化基因在当代语境中持续表达是城市进程中的大势所趋。此次与白夜文化的合作,正是锦绣集团在文化领域的重要布局。
此次合作构建了独特的价值交换系统。对锦绣集团而言,白夜品牌所代表的成都乃至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文化资源,将为锦绣集团的城市更新项目注入新的活力,而白夜文化借助锦绣的全国布局,其“艺术+文化+社区”的理念得以突破地域限制,进一步验证文化IP的可迁移性。这种双向赋能突破了传统合作的资源置换逻辑,形成了“文化内容生产-空间载体升级-社会价值创造”的生态闭环。
当白夜积累的成都文艺DNA注入锦绣的全国更新网络,产生的不是标准化文化模版,而是催生出百花齐放的特色生态,这种与在地文化有机结合的模式,既保持了城市记忆的连续性,又创造了文化表达的新鲜态。
白夜·诗歌活动
白夜·知识讲座
锦绣集团与白夜文化的合作,是文化IP商业化与城市更新演变进程中的一次双向奔赴。通过艺术文化与社区生活的融合,双方将共同探索城市更新的新路径,为城市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关怀。正如白夜创始人翟永明所言:“艺术是用来交流的,它不是某种身份象征或社会阶层的标签,而是身份的表达和交流的工具。”在未来的城市更新中,文化与艺术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,共同绘就城市的美好未来。